用木头“说话”:一笔一画勾轮廓 一刀一锤展意境

来源:

作者:

2017-12-28

在木头上雕刻亦或绘画,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若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又会散发出什么样的魅力?12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山城区枫岭公园内的豫北书画院,采访了市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彩绘木雕传承人李贵庆,他独具创新地把绘画与雕刻融为一体,一幅幅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彩绘木雕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这项工艺在很多地方已经绝迹,做这个的手工艺人也越来越少,我想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它,让这项工艺传承下去。” 47岁的李贵庆跟记者分享了他在彩绘木雕上的成长之路。

最初灵感来自镇尺

李贵庆的老家在汤阴县,父亲李建国在当地是位小有名气的木匠,并且精于雕刻,母亲李爱花也是汤阴县十里八村知名的剪纸能手,外祖父精通书法、绘画。也许是受老一辈人的影响,李贵庆从小便对绘画格外感兴趣。

十岁时,李贵庆在外祖父家,看到书桌案头上放着一对镇尺,上面刻有彩色的字,他被深深吸引住了。“那时候小,也不懂啥,就是看着好看。”李贵庆说,他当即就找来一块废旧的木头,拿起笔看着拴在院子里的牛就画了起来,“在木头上画完就赶紧拿刀刻,最后我还用蜡笔给牛涂了颜色呢。”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李贵庆情不自禁笑了起来,“当时做完还挺有成就感的,要是放现在估计就没法儿看,太粗糙了。”

“呀,你还能在木头上画画刻刻的,看着还不赖呢。”李贵庆的舅舅看到他雕刻的牛后忍不住夸奖,得到表扬的李贵庆信心更足了,画画的热情也更高了。

十四岁时,李贵庆报名参加了一个美术班。“报名的时候,我带着一幅自我感觉挺好的画,还有那个在木头上雕刻的牛就去了,生怕人家不要我。”李贵庆顿了一下说,没想到,人家老师看到他的画和雕刻后颇为赞赏,夸他能在木头上彩绘,构思很有创意。“得到专业老师的赞赏,更坚定了我走绘画道路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李贵庆考上了安阳师范专科学校(现安阳师范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那里系统学习了关于绘画和工艺的知识,这为他日后做彩绘木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装修边角料成了他的最爱

“上大学那会儿,除了学习,没事儿就会找一些装修木材的边角料做彩绘木雕。”李贵庆告诉记者,大学时期没有太多关于彩绘木雕的概念,就是觉得好玩儿好看,“说白了,就是个兴趣爱好。”

说起第一件算得上作品的彩绘木雕,李贵庆告诉记者,是大学时送给朋友的一个钥匙扣,“朋友过生日,觉得得送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利用课余时间做了一个小小的彩绘木雕钥匙扣,上面是朋友的属相。”

毕业后的李贵庆,成为了我市某高中的美术老师,彩绘木雕仍然以兴趣爱好的方式存在于他的生活当中。“觉得家里哪儿太空了,就会找一些边角料做个彩绘木雕,挂上去好看也别致。”李贵庆笑着说,不少亲戚朋友看了后都很喜欢,也会请他帮忙做一些,“亲戚朋友都没有太多要求,我大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人物、动物或者花卉,使用的木头也都是边角料,那会儿我都成边角料回收者了,亲戚朋友家装修剩下的边角料扔之前都会先问我要不要。”

李贵庆介绍,为了创造更专业的彩绘木雕,他闲暇之余就全国各地去学习,找手工艺人学习。“传统的彩绘木雕古代常见于建筑装饰的‘雕梁画栋’,后来才逐渐用于家具、建筑装修中。”李贵庆说,他研究了大量彩绘木雕的资料,结合现代审美,试图把书法、国画、油画、水粉画等与木雕结合起来做成可以摆在桌子或者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因此萌发了他把彩绘木雕当作产品来做的想法。

一听说哪儿拆老房子他都会去看看

“彩绘木雕对木头很有讲究,木头软硬要适中,这样才能刻得细,保存的时间长。”李贵庆说,木头太硬的话就会脆,很容易裂开;木头太软只能做一些相对粗糙的作品。

为了找到适合做彩绘木雕的木头,李贵庆可是没少费功夫。“老房子上往往有一些不错的木头,一听说哪儿拆老房子,我就赶过去希望能发现点宝贝。”李贵庆说,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木头有一定的沧桑感,自带怀旧风,做成彩绘木雕会别有历史韵味。

“跟朋友去鹤山区王家辿那次可是捡了宝了,得到一根不错的木头。”李贵庆非常兴奋地说,前段时间,他跟做仿古家具的朋友一起到王家辿游玩,在村里转的时候看到一住户家的灶台边放着一根两米长的黑乎乎木头,“木头当时已经被烧掉一小半了,我一看,这块木头是做彩绘木雕的好材料,就琢磨着要买回去,当时我们已经在这家买了一些香椿木,我问农户能否将炤台边的木头卖给我们时,农户直接说‘拿走吧,不要钱,反正就是烧火用的”。听了这句话,李贵庆和朋友别提多高兴了,“不光游玩了,还带回了心爱的彩绘木雕木料,能不高兴吗。

如今,不管走到哪儿,寻觅木头已经成为了李贵庆的一种习惯,他根据木头的色泽、形状去创作。“古代的彩绘木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形,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经过我们的创作,木头也就有了灵性。”李贵庆感叹。

一件彩绘木雕作品需几十件工具

“这是球型刀,那是锥型刀,还有锤子、电钻……都得用,差不多一件彩绘木雕作品得用到几十件工具。”李贵庆指着工具箱里大大小小的工具说,想要作品更加细腻,工具就得到位,“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工具。”

李贵庆指着一幅彩绘木雕作品《莲》说:“这幅是我十年前的作品,当时工具单一,这幅画是用刀子生刻出来的,整体比较粗糙。是当时我突发奇想雕刻了突出的荷花,把其他地方彩绘成荷叶。”记者从远处看这幅画,跟水彩画一样,但摸起来能感觉到刀刻的痕迹。

“除了刻的工具外,打磨的、抛光的,这些工具都得有,一块木头拿过来之后,必须得先打磨、抛光,然后才能在上面绘画勾勒轮廓,之后再刻、上色。”李贵庆说,哪一步的工具没有都不行,“现在我工具多的都能开加工厂了。”

从最初只有刀、锤,到现在手动、电动工具一应俱全,李贵庆的技术也日益精湛,作品也越来越多。

“木雕造型完成后,先后要经过打磨、贴灰布、刷粉底、画彩、勾勒、着色等二十几道工序,其中胶水的比例、选用的颜料都是特别讲究的。”李贵庆解释,古代彩绘木雕之所以能历经岁月都不褪色,关键在颜料,都是从特定的植物、矿石中提取出来的,为了找到好的颜料,他也没少下功夫,经常去云南、山东等地学习。

“一笔出错,整个作品就废了”

不同的木头纹路也不同,适合的风格也不一致。“要想做出好的彩绘木雕作品,就得学会跟木头对话。”李贵庆说,也就是得真正了解木头。

“遇到纹路、颜色好的木头,就得想办法最大程度保留它原有状态,比如一些贵重木头或者是老木头;反之就得掩盖。”李贵庆告诉记者,构思是最难的,有时候对着一块木头能看好几天,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且适合那块木头的构思。

李贵庆告诉记者,彩绘木雕作品一旦一笔出错,整幅作品就都得作废,必须小心翼翼。“即使很小心,作废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前一段时间做的一幅作品,是一个长宽各80厘米、厚7厘米的金丝楠木,本身的纹路、颜色都很不错,所以构思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进去,怎么用横纹、怎么用竖纹,在哪儿点缀,必须完全想周到了才能下手。”李贵庆说,否则一笔不到位,这块好木料就浪费了。

李贵庆除了追求作品的精益求精外,他也没有忘记传承,总是会在课余时间跟有兴趣的学生讲彩绘木雕技巧,“让他们了解了,才会有机会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不能走着走着,把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技艺给丢了。”

转载申明:找木头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资讯

  • 登录
    登录
  • 注册
    注册
  • 购物车
    0
  • 客服
    QQ:196086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