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打开增长空间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2020-04-13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扩内需,打开增长空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8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紧迫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如何加大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力度?在扩大国内需求、居民消费和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之间,如何形成供需良性互动?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畅通三大循环,加强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


截至3月28日,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98.6%,人员平均复岗率达89.9%;截至4月9日,超76%外贸重点企业产能恢复率超70%;截至4月10日,中小企业复工率超80%……3月以来,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


然而,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发布《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预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可能缩水13%—32%。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样的判断非常清晰、准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分析,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活动收缩,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扩大,影响着国内消费、投资和预期等方面。


“突出强调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很有针对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分析,尽管复工复产率已经有很大提升,但是要全面恢复还有不小压力。


从产业循环看,上下游复工复产存在不同步问题,下游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环节受人员流动不畅影响,恢复较慢。从市场循环看,需求端的恢复比供给端要慢。3月PPI同比下降1.5%,说明市场供需仍存在不匹配问题。在内需恢复较慢的同时,外需又在收缩,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降低。从经济社会循环看,人流、物流、资金流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着力打通这3个层面的循环,是形成供需良性互动、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关键。”杨光普说。


畅通循环,要先扶持最短板、最弱项。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交通运输,零售,汽车、家电等耐用品行业,以及旅游、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最困难的是现金流薄弱、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微企业。


目前,各类纾困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总计超1万亿元,定向降准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获稳岗补贴……“坚持结果导向,把已经出台的政策尽快落实到企业、劳动者身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说,落细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是当下重点。


“最紧迫的还是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避免因资金问题而大量停产破产。”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疫情冲击进一步加剧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而资金不足还会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需求。


当前,出口外向型企业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一方面,出口订单被延期或取消;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影响零配件供应,如何扶持这部分企业也成为关注重点。刘兴国认为,应做好针对出口外向型企业的服务,包括建立完善国际市场预警机制,建立国际市场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国际业务信用担保机制,增强外向型业务的融资支持,促进进出口通关便利化与对外投资便利。“鼓励出口转内销也是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的途径之一,符合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杨光普说。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


外贸承压,尽快恢复、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专家认为,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是当前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具体抓手。“这些是推动终端消费最直接的途径。消费需求回暖,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端的复工复产。”牛犁说。


“恢复消费,压力依然不小。”杨光普分析,首先,汽车、家电等大件耐用品的消费有所延迟;其次,具有季节性的餐饮、旅游等消费错过时间窗口,难以回补;此外,疫情对就业和收入的不利影响,会导致部分人群消费能力下降。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杨光普认为,消费恢复的前提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线上零售虽然还保持正增长,但仍难以弥补因疫情导致的整体零售下滑。加快地区间健康码的互认互通,加大对流动人口试剂检测力度,促进人员在安全防疫的基础上加快流动,不仅利于复工复产,也能促进消费回补。


促进消费还要与保企业、稳就业结合起来。杨光普分析,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不仅直接提供消费途径,而且作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服务行业,能够稳就业、稳收入,提升老百姓消费能力。“建议在不裁员、少裁员前提下,对这类中小微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提供无息贷款。”


扩大消费仍需从供给侧发力。“既要保障吃穿用行这样的基本消费,把被冻结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又要培育升级新型消费,把疫情期间催生壮大的以线上消费为代表的新消费潜力、动能释放出来,使消费回补和扩大增量有机结合。”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表示,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供给侧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等角度,促进居民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


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扩大内需,消费和投资两个轮子都要跑起来。相关部委和专家认为,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关键在于“有效”二字。


“聚焦补短板等重点领域,选准投资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举例,要加强三方面投资项目: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交通能源、重大水利等补短板领域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加大,尤其要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提升投资效率。”牛犁认为,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很大投资空间,比如我国公路、铁路密度和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仍应加大建设力度。


杨光普认为,有效投资必须瞄准实际需求。比如,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强调医疗健康领域补短板,此次疫情更加凸显了这一问题,应顺势加大这些领域的投资。再如,受人员复工不足影响,一些企业对智能化改造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构成有效投资。还有备受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消费升级需要。“为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政府要降低准入门槛,加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专家表示,一方面,加大复工复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扶持,保障供给;另一方面,促进消费回补和扩大,增强投资有效性,为供给增长打开广阔空间,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短期政策要与中长期改革相衔接。坚持深入推进党中央确定的各项中长期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基于新形势做好‘十四五’规划,给市场稳定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杨光普表示,这是长期保持市场供需良性互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记者 赵展慧)

转载申明:找木头网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资讯

  • 登录
    登录
  • 注册
    注册
  • 购物车
    0
  • 客服
    QQ:1960861888